有位20多歲的小芬,平常不愛運動,四肢體型偏瘦,但大學畢業後,卻逐漸變成小「腹」婆,腰圍越來越粗,起初自我安慰,是因為久坐不動導致;但近半年來,經常脹氣,鬧肚子疼,至腸胃科就診,用藥不見效果,至婦科檢查,接受進一步檢查,竟是晚期卵巢癌作怪。
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指出,卵巢癌為常見的婦癌之一,整體來說,患者年紀偏大,大都超過五、六十歲,但最近幾年,卻發現年輕患者變多,可能與飲食西化,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等環境污染有關。
逾五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且一年半內就復發
張志隆主任表示,早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外科切除手術之後,預後都不錯,但可惜的是,國內逾五成卵巢癌患者於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儘管對於化療的反應率都不錯,但平均約在一年至一年六個月之間就會復發。
張志隆主任解釋,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附近有很大的空間,一旦罹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較大時,則可能出現脹氣、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因與腸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時就醫。
最近幾年,女性的警覺性越來越高,不少人因為肚子痛、排便習慣改變而就醫,在診間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懷疑自己罹患卵巢癌」,所幸絕大部分超音波檢查結果正常;張志隆主任說,「有警覺,這是很好的事情」。
張志隆主任強調,即使不幸罹患癌症,也不用惶恐,因為抗癌工具越來越多,包括藥物、外科手術均精進不少,晚期卵巢癌患者存活率明顯提高許多,也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七成卵巢癌面對反覆化療噩夢 加入標靶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卵巢癌,如在早期發現,最好透過手術清光所有腫瘤,但如果進入晚期,術後均建議持續接受鉑類化療,八成癌友反應不錯,但隨著化療次數增加,超過七成患者產生化療抗藥性,又再復發,對於病人來說,宛如惡夢再現,又是一次打擊。
由於沒有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導致牙周的病菌形成牙結石,長期累積下便會使齒槽骨流失,牙齦發炎紅腫流血,還會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甚至牙周病細菌也會蔓延全身,隨著血液循環流至心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使接受完整的牙周治療,牙周病也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繼續惡化,並無法讓萎縮的牙周組織完全回復到原來的樣子。一般慢性牙周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之患者須定期回診清潔牙潔石,必要時須搭配特殊器械進行牙齦下結石刮除術,以求控制發炎。中度至重度之牙周病患者除了上述牙周治療外需要合併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或是牙根覆蓋術,以求徹底清除牙周的病菌並牙周病治療方式重建喪失之牙周組織。
張志隆主任說,卵巢癌復發時間越晚越好,如果術後半年內復發,則預後變差,再來一次化療,但不久後還是可能又再復發,所幸標靶藥物介入卵巢癌治療後,搭配化療,有效延長晚期患者無疾病存活期。
臨床證實,術後接受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在化療療程結束後,仍繼續施打標靶藥物,即能有效延長復發時間,甚至降低復發風險。張志隆主任說,標靶藥物可以加強鉑類化療的治療效果,進而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張志隆主任建議,晚期卵巢癌在手術之後,就應接受鉑類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至少施打標靶藥物一年六個月,只可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標靶藥物,必須自費。
化療療程後持續標靶治療 近八成卵巢癌體積可縮小
張志隆主任強調,在過去十年中,晚期復發型卵巢癌患者並無新藥可用,唯有鉑類化療一途,最新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方法,為治療帶來無限的可能。
研究顯示,鉑類化療合併標靶藥物,停止化療後,續打標靶,近八成癌友腫瘤因而縮小,平均降低近四成腫瘤惡化風險牙周病治療,有效延後腫瘤復發,維持生命超過三年半,療效比單用化療來得優異,有機會翻轉患者人生。
以小芬來說,在醫師建議下,術後即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合併療法,腫瘤逐漸變小,最後腹部超音波已經找不到腫瘤,手活動假牙術迄今近兩年,定期回診,所幸並未復發。
張志隆主任說,受限於生理結構,目前在預防卵巢癌上,仍缺乏一個有效的篩檢工具,提醒女性,如果經常腹部、腹脹、排便習慣異常,務必提高警覺,到院接受檢查。
若發現牙齦流血、牙齦腫痛、牙齦與牙齒間縫隙變大、口臭、牙齒鬆動等症狀,請及早至環宇數位牙醫接受中壢牙周病檢測與治療,我們有經驗豐富的中壢牙周治療醫師,為您提供專業、細心的牙周病諮詢建議,牙周病攸關口腔及身體健康,愈早開始進行牙周治療,就能愈早守護您的牙齒健康!牙周病的主因常是牙齒清潔不夠徹底,造成細菌堆積形成牙菌斑,使得牙齦發炎、腫脹、出血、疼痛,而發炎的牙齦容易讓細菌沿著縫隙一路往牙齒根部侵蝕,破壞牙周組織,當牙齒根部被侵蝕到一定程度,牙齒就會因不穩固而搖動甚至脫落。